集中社会智慧资源 搭建供需合作平台

  • 回到顶部
  • 13756107588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BOLIAN

博联代写

      每每说起这个话题,一位央企高管就感叹地说,在上万职工中找一个人当科长、处长容易;要找搞技术的也比较容易,可是找一个笔杆子实在太难。最近他手下一个并不十分称职的笔杆子跳槽了,他却十分惋惜地说,就是这样一般般的笔杆子,当初也是我花了好一番功夫找来的。但是,现在这样的也已难找到。退一步说,即使有写作能力的,也不愿意来。


      前几年,一位新任大型国企党委书记、董事长,发现麾下几个笔杆子都名不副实,有的文字表达能力连初中水平都达不到。于是决定海选一个货真价实的,承担公司公文写作重任,并给予副处级职位。办公室很快将公司20多个所谓的秀才召集起来,下达了考试科目:将某领导的一次讲话录音,整理成一篇5000字文章。这些秀才大多高学历。三步之内,必有芳草。这位新领导不信这些人中就没符合要求的。两天后,整理的稿子交了上来,令这位领导大跌眼镜的是,没有一个援笔成章的,将稿子整得大多磕磕巴巴。这些人怎么称得上秀才?领导生怕自己太苛刻,埋没了人才,赶紧找请人了外面一个专业资深编辑审稿,看看能不能沙里淘金,千万不要遗漏了笔杆子。资深编辑认认真真花了半个月时间看稿,只给了一句话“这些人需要重新开始学语文”。


      有家国企宣传部,六七个人,从主任到干事,没有人能把一篇新闻报道真正写好,更不用说写人物通讯了。如果要做宣传,就请记者写。有时记者忙不过来,就只能花钱请外面写手写。大多国企都有企业报、内刊、微信,处理图文的应该都是笔杆子,但是其中多少是货真价实的呢?曾几何时,编辑企业报、内刊的都是企业写作人才,虽然学历并不高,可是这些人从企业报起步,又走了出去,在不少媒体都是响当当的主笔,有些还成了领导。后来企业报、内刊从业人员,虽然学历高了,写作能力反而明显下降,版面上大话、空话、废话连篇不说,标题差错更是屡见不鲜,有些错得让人啼笑皆非。某系统十多家企业报,20多个从业人员,真正达到编辑水平的凤毛麟角,每期出版的报纸,差错迭出,是别字、错误的“展销会”。去年有位爱好编辑工作的人士,特地在市一个专业协会抽查了二十家左右的企业报,几乎每家标题都有各种明显的问题,有的错误还特别严重。而这种不正常的情况,并没有引起多少企业领导的注意,有些领导即使发现了,也没采取什么对策;对于企业报、内刊、微信上的错误,许多干部员工视而不见,少有人会致电编辑部,批评报纸、微信质量。编辑也没这方面压力,更不知自己发生了差错。
 

      对于单位里有没有笔杆子,对于笔杆子的价值认同,一位大型国企老总直言不讳地说,我没有好好注意过这个事。在秘书岗位上,林风干了十多年。苦和痛,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他的面孔是黄的,小便是黄的,舌苔也是黄的。4000多人的企业,有写不完的公文。集团公司的,地区公司的,本公司的,一个月到底要写多少万字,他也不想去统计,8小时就是码字,下班了,还在码字是常态。林风又讲究字斟句酌,就更费时间。领导似乎也很善解人意,让他再去找一个笔杆子。可是公司里已没笔杆子,好的早已跳槽到金融单位。看他干得实在太苦,领导同意向外招聘一个。应聘者各方面情况完全符合要求,可是开出的薪水公司不接受。林风会写,领导就鞭打快牛,什么公文都交给他完成。办公室其他几个秘书,干的就是订飞机票、安排会务、迎来送往等等杂七杂八的事。林风的收入并不比他们高多少,可有些秘书却背地里闹情绪,说他不过就是整天写一堆没用的话而已。他想发火,可又觉得这样必然伤感情,以后怎么一起工作。让人有些好受的是,领导常常点赞他的文笔在集团公司都是佼佼者,给公司长了不少脸。确实,他的文采好,可那是花了老鼻子功夫才学来的。只要有时间,他就如饥似渴地学,报刊上的重要文章都不敢落下。为了学习这些东西,这些年来,他没外出旅游过。为了掌握时刻变化的说法、提法,他必须熟记、背熟。开始他认为,公司里那些几十万年薪的中层干部,肯定比他辛苦好几倍。后来关系好的中层干部告诉他,其实我们根本没有你想象的那么辛苦,不少人指挥生产就是用电话、对讲机、微信遥控的。不少干部对他说,你的活大多数人干不了,所以你要知道自己的价值。天天费尽心思整材料,恐怕那些搞生产的干部也难以做到像自己天天殚精竭虑,牺牲那么多的脑细胞吧?他想,应该直截了当请领导在收入方面给予考虑,可这样是否有些俗?响鼓不用重锤敲,单刀直入是傻子,弦外之音就可以了。领导也确实聪明,但只是呵呵一笑,再也没下文。
 

      劳动创造价值。那些在生产做出成绩的,容易获得奖励。文字工作也是劳动,不少上报的几千字、万字材料,写作难度很高,绝对不亚于一个项目的设计,但是很多企业认为,这不是创造真金白银的劳动,所以也就无法获得什么回报。对于单位里有没有笔杆子,对于笔杆子的价值认同,一位大型国企老总直言不讳地说,我真的没好好想过这个事。我最关心的,公司里有多少可以解决技术问题的人才,如果少,就是花再多钱,也要千方百计引进。再有,接订单是大事。有了订单,职工就有稳定收入。当然笔杆子也是需要的,不过写得好不好无关大局,上面关心的是利润增长了多少。利润好,就是一篇好文章、一份好材料。没有业绩,笔杆子也不能妙笔生花。没有订单,不能技术创新,即使有再好的笔杆子,又顶什么用。这家企业原来有几个笔杆子,然而不仅没有受到待见,有些职工还向领导反映他们不务正业。几个笔杆子被弄得灰溜溜,也就失去了舞文弄墨的兴趣。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厂里有十多个笔杆子被媒体、出版社觅走,有的成了主笔,有的成了主编,有的成了领导。已退休的老胡,现在还应约常给报刊和微信平台写文章,或者被邀去企事业单位上课。他是老三届高中毕业生,从小爱好写作,四十年多年前进了一家造船厂。厂里有几十个笔杆子,在船台上干活的都出版了长篇小说。世界十大名著,被他翻烂了,各种各样的书,就是他的“至亲好友”,从宣传科开后门弄来的一本本文稿纸,很快就写满了字,弄得宣传科的朋友说,你是在吃文稿纸啊?老胡回忆道,当时我们这些笔杆子,每个月都要交流写作体会,分享好书。领导非常支持我们,每次关照相关部门,给我们提供有鱼有肉的客饭。当时招待外面客人的饭也没有这样好。有的人房子小,领导还亲自出马解决。我们这些人感动、激动,力量倍增,都纷纷发誓,一定要成为作家,给领导挣面子,给工厂增光添彩。“我们这些笔杆子真的很争气,不少人出人头地,有的在全国都很有名气。”老胡如数家珍。然而,曾经每个车间都有笔杆子的这工厂,如今再也没有了。现在所谓的笔杆子,最多给厂报写写豆腐干文章,而且严重文理不通,如果要求写一篇几千字的报道,那就成了一件很难完成的任务。年轻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工厂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这么多才华横溢的秀才。
 

      现在许多企业报面临最困难的事,不仅人手不齐整,更严重的是稿源捉襟见肘。一位央企报纸负责人说,公司部门倒是有几十个,但是会写的人寥寥无几,而且愿写的越来越少,六七千职工中居然没一人给副刊写稿。因此每期报纸都是东拼西凑才完成的,内容看起来正能量,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如此恶性循环,还怎么编报纸?为什么不少企业笔杆子稀缺,仅仅因为重理轻文,还是文科毕业生不愿意进入国企?一家制造业国企人力资源部门的赵主任说,这些年我们进了多个文科的,不乏名牌大学毕业,可是写作能力根本不像本科生水平。这恐怕真的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出了问题,但是好像又完全不是这个原因。文字表达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承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的功能,是建设企业文化不可缺失的硬件和软件。不少领导也明白,技术人才重要,工匠重要,笔杆子同样也重要,可是到了调整工资时,技术人才、工匠往往是倾斜重点,笔杆子几乎没戏。某万人公司一把手在多种场合说,好的笔杆子不仅能写,还是公司的高级智囊,所以,收入不能少于中层正职干部待遇。公司里也确实有这样的高手,可是好多年过去了,领导并没有兑现诺言。
 

笔杆子

 

      公文写作,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要求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要有高度、深度、广度,又要切合实际,让职工听得懂,听得进,一般人干不了,干的人不一般。因为还要和领导的思维同步、与领导的思想同频,只要一动笔,就是党委书记或者就是总经理,一字一笔,都要体现党委的意志、管理层的想法、领导的思想,绝对不能党八股、套话加废话,难度之高不言而喻。机电系统一个笔杆子说,写公文的要是没有这些素质,怎么能够很好地代表公司党委、行政发声音?写成一篇好文章,要花多少精力?笔杆子和工匠有什么两样?笔杆子就是高级工匠。领导不是不知道,可就是待遇不落实。只有写材料了,才想到你。道一声“辛苦”就是对你最高的奖励了。也许因为轻视文字劳动,结果大多数人再也不愿意做笔杆子。如果要写什么文章,很多人就从网上粘贴。有家6000余人的企业,每年都要编辑一本论文集,规定科级以上干部必须交一篇。可是交上来的稿子,不少内容都是粘贴的,有些干脆一字不改就上交,内容张冠李戴,闹出了不少笑话。李先生做了多年编书工作,对此非常深有感触。他说,他们抄袭的一个重要原因,不仅仅是丧失基本写作能力的问题,而是对文字表达已经完完全全失去了敬重。一个对文字失去敬重的人,意味着什么?
 

      评职称,必须有论文,许多人只能花钱找人写,再找付费的杂志刊登。不少企业先进人物材料的整理,因为没有笔杆子,因为没人愿意写,只能让先进人物自己写自己的事迹。某知名制造企业每年评选的“十佳员工”,事迹基本上都由“十佳员工”自己写。一条有严重语病企业文化口号,挂了七八年都没有人指出来。国外客户发现中文有错,差一点影响订单,公司才觉得出大事了失去了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实际上给企业造成的影响非同小可。每家企业都有企业精神,内容都会布置在公司最醒目的地方。有家比较有名的大型制造企业,一条有严重语病的企业文化口号,居然挂了七八年都没人指出来。当时确定这句口号,公司汇集了最好的笔杆子和其他专家。不过显然这家公司所谓的笔杆子是半吊子,那些专家恐怕也不爱文科,所以确定这条企业文化标语时,根本没有觉得有问题。有个来访客人偶然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提醒他们改正。遗憾的是,没人认为有问题。后来这个错误,居然还是被一位懂中文的国外客户给纠正的。国外客户说,你们连自己的文字都不能把控,让我们有点害怕把订单交给你们。外国人发现中文有错,而且要影响订单,这就成了大事。公司觉得事态非常严重,连忙请外面专家鉴别,结果专家的话很难听,“你们让我完全颠覆了对你们企业的看法。”这家公司马上紧急行动,上上下下找笔杆子补短板。可是找来了几个,经考核,都难堪大任,最后花重金聘了外面一个不坐班的笔杆子,经常给他们的重要文字进行评估。
无独有偶,一家制造比较高端产品的企业,一组企业文化的标语,是特地为迎接上级机关检查定制的,结果错得更是离谱。但是有几百个高学历职工的公司,居然没有一个人指出错误的地方来。是不好意思说出来,还是确实没人能看出错误来?最让人不可思议的,上级机关一波人也没人指出来,是根本没有注意到这组标语,还是看出来了也不以为意,或者碍于情面,实在不好意思打开窗子说亮话?相关人士实在看不下去,指出这组企业文化标语存在严重的错误。让人始料不及的,居然还是没有引起这家公司的重视。也许,这家公司领导和其他人都是学工科的,长处不在这上面。可还是让人不由得怀疑,犯这样低级的错误公司,能确保制造出的高端产品质量是优质的吗?

      企业缺少笔杆子,责任究竟在谁的身上?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某数千人的企业长期以来配置宣传部门负责人,并不知人善任,外行领导内行成常态,结果往往是外行瞎指挥、乱作为,不会写稿,还不懂装懂修改别人的稿子,弄得手下的笔杆子不知如何是好。更严重的是,领导的选人风向标明白无误告诉笔杆子,你就是业务能力再强,也没用。在这家公司的领导眼睛中,笔杆子不过就像一个熟练工,没有什么特别的。笔杆子没有光荣感、荣誉感,怎么还能成为一个好的笔杆子?本来有想成为笔杆子的,也不愿意再向这个方向发展。文无定式、水无常形,有心人、勤快人、细心人,才能成为笔杆子,好的笔杆子必然是有深厚文化积淀的,丰富思想内涵的,“胸谋帅事”的。许多优秀的企业高官,不少都是笔杆子。可以说,没有笔杆子的素质,就不会成就他们今天的辉煌,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但是也有不少企业领导认为,笔杆子虽然也是人才,可是归根结底不能创造效益,有点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又有点可惜。因此,不愿意在他们身上投资。


      在化工公司干了七八年秘书的小金说,我知道自己的写作能力有问题,还称不上笔杆子,再加上每次写报告,领导从来不和他说应该表达一些什么内容,因此每当写报告,压力特别大,整晚失眠。因此一直很想出去培训,提高写作能力,可是领导态度很暧昧,我也就不敢再有奢望了。坐在秘书这个位置上,感觉就是度日如年。我现在的想法就是跳槽。也许,有小金这样经历的不是个案。一个人的成才,需要有良好的培育机制,技术工人需要培训,技术人员需要培训,管理干部需要培训,笔杆子同样需要培训。但是像小金这样的,恐怕就只能重新选择工作了。
 

      一个企业有没有企业文化,也许从有没有笔杆子就可以看出端倪来。哪家单位缺失笔杆子,至少说明企业文化建设是有明显缺陷的。一篇文章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那是老胡时代的产物。现在你就是文章发得再多,也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除非你成为一个千万富翁的作家,还会有人关注,可是热情一会儿就消退,泱泱低头族的目光,就会瞄准更夺眼球的资讯。集装箱公司的老孙马上要退休了。他最看重的是办公室里一个大箱子里的书。这些书,就是帮助他成才的阶梯,事业有成的金光大道。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是一个电焊工,就是因为在解放日报发了一篇文章,立马成为红人,许多姑娘追求他,领导为有他这样一个笔杆子而自豪。很快他入党提干,成了办公室副主任。后来有出版社让他去当编辑部主任,领导百般挽留,官升一级,才终于使他打消了做专业编辑的念头。那个年代,一篇文章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绝对不是神话。像老胡也是因为在报纸上发了几篇文章后,就成了领导大会小会表扬的自学成才榜样,也因此成了常被人邀请去讲课的明星。车间主任对他说,只要你讲课时,不要忘记你是我们工厂培养的,你的一切工作,由其他人完成。几年后,工厂把他调到了办公室,大报告都由他操刀。两年后他考进了上海一家报社,以后做了几十年的专业编辑,出版了十多本书,还是一家大学客座教授,多次被国外出版社邀请去访问。


      过去笔杆子是用笔写的,付出的劳动非常艰辛。但是在企业是幸福的,因为上上下下受人待见。后来用电脑写了,方便了很多,可是却让人越来越看不上了。很多年轻人说,写文章,不仅苦,还不好写,最关键这活不来钱,实在没有性价比。年轻人愿意写文章的少,就是中年人也觉得这活还是不沾边好。莫主任就是一个代表,十年时间里,每周的厂报上都有他好几篇文章。后来他当了干部,就渐渐地不再写了。他直言不讳地说,写稿子绞尽脑汁,比干活累好几倍。我现在当主任,管理几百个人,也没写稿时的鞍马劳顿感觉,收入又高,有必要再写文章吗?


      公文和其他文章的写作,是一项高级的创造性劳动。但是,呕心沥血的劳动,因为价值严重倒挂,终于没人愿意再当橡饭菁羹的笔杆子。因为没有像样的笔杆子,不少企业党委书记、总经理在大会上作的报告,不接地气、一本流水账,或者空对空,下面的人只好打瞌睡、刷屏,会议几乎没有预期效果;没有笔杆子,企业报、微信都编不好,宣传效果只有天知道;原有的职工文学社,也大多名存实亡。企业搞征文活动,应者寥寥。一家央企企业报搞征文,开出的奖励标准不算低,可愣是没有多少来稿。


      因为没有笔杆子维护,一些企业官网的消息都是几年前的过时货,更不用说提炼什么有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文化理念了。前不久有家企业的官网,就被上级巡视组查出了这个问题,受到了通报批评。即使不少企业所谓的企业精神,基本是你抄我、我抄你,或者稍加改变,东拼西凑而成,非常的假大空,而且常年不更换,一劳永逸挂着、竖着。平时喊得很响的所谓企业文化,其实非常苍白,就是唱唱跳跳,简单的标语口号,甚至游戏等比赛也被纳入了企业文化的范畴。有企业文化的企业,必然有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理念,能够提炼有特色的企业精神,一系列企业文化的概念,会左右职工的意识行为。一个没有企业精神的企业,或者说只有苍白无力的企业精神是可怕的,因为职工的价值观可能就是模糊的,企业就不会有竞争力。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就非常容易混淆是非,不可能风清气正。但这一切如果没有笔杆子,怎么完成这些工作?一个企业有没有企业文化,也许从有没有笔杆子就可以看出端倪来。


      不少企业因为管理损失、质量损失、设计等等损失,每年造成的数字惊人。有家企业在这3个方面的损失,每年就达上千万,而这一切又与没有企业文化有着紧密的关系。优秀的企业文化,必然会渗透到各个领域,能凝心聚神,有效引导职工敬业,精细化工作,促进职工弘扬工匠精神,精雕细琢,把方方面面的工作做到精致。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生产流程必然粗放,管理水平必然不高,创新创造能力差,效益低,竞争力弱,也就不足为怪。虽然笔杆子并不代表企业文化,但是哪家单位缺失笔杆子,至少说明企业文化建设是有明显缺陷的,因为它连形成企业文化的基础都没有,还怎么能以正确的文化引导人?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即便很大,也就像一个不健康的胖子,必然严重影响企业的运行质量。看看自己的企业到底还有多少笔杆子,也许心里就会明白,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是处在什么水平。而企业文化的水平的高低,是否又决定了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来源:劳动报
      作者:凌飞
      时间:2017年12月10日

企业还有多少笔杆子

2017年12月10日 07:00:00
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