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宣讲已经成为宣传和传播正能量的重要平台,拥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由于宣讲的形式简单,内容亲民,便于广泛开展,所以深受百姓的喜爱。
一篇好的宣讲稿,能让现场观众意犹未尽,会在宣讲结束后主动与宣讲员交流感受。如何撰写宣讲稿,怎样才算是好的宣讲稿呢?
围绕主题,深挖素材
百姓宣讲每次活动都会有一个主题,也就是我们想通过这次宣讲让大家得到哪方面的启发。要想在七分钟的时间内打动观众,让观众记得住,就要紧紧的围绕这个主题,多余的内容千万不要赘述,否则会有混淆视听的负面作用。
宣讲的故事来源于生活,因此要注意挖掘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要深入、细致的分析宣讲主题,找到关键词。主题可能很大,但是我们要选择其中的一面甚至一点来写,注意选材的典型性,达到“一滴水见太阳”的效果,不要追求面面俱到。切忌为了效果胡编乱造,过分拔高,会让观众产生抵触情绪。
动笔前,要对主人公进行深入细致的采访,了解主人公的基本情况、个人经历及性格特点。从主人公的经历中,选取2-3个切合主题的重点故事,深入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经过、矛盾冲突和结果,详细描述故事中的每个细节,包括场景、语言、行为、动作、心理活动等等。尽可能详细的记录细节,为撰写宣讲稿积累丰富的素材。
撰写稿件,以情动人
宣讲不同于演讲,也不同于书面文章,它是要我们用百姓的语言来讲故事,所以撰稿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通俗化、口语化,才能让听众听得进去。专业术语、公文用语、华丽的书面语言都是百姓宣讲中的大忌。宣讲的时间一般要求控制在七分钟之内,以六分半左右为宜,因此,宣讲稿最好控制在1500字左右。
一、开头简明扼要,开门见山
宣讲要求“一分钟抓住人,三分钟感染人,五分钟征服人,七分钟启迪人”。所以宣讲稿的开头一定要简明扼要,直奔主题。
一般而言,开场先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来自××公司,今天我宣讲的题目是《××》。”宣讲的题目尽量简短而有亮点,容易让观众记住,并且产生听下去的兴趣。
如果宣讲员所讲述的故事不是自己的,而是身边人的故事,那么在展开故事之前,要简单的介绍自己与主人公的关系,比如“我师父姓寇,叫寇德林。”。宣讲员不是讲解员,如果不介绍自己与主人公的关系,就容易在宣讲过程中产生疏离感,像是在介绍别人的事迹材料。即使宣讲员讲的不是自己的故事,也要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出发,与观众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分享让自己很受触动的人和事,不能有“我来给大家讲一个别人的故事”的感觉。
二、故事要真实细腻,重现场景
一篇宣讲稿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中故事的精彩程度。一般宣讲中会涉及两个故事,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调整为一个或“一个半”故事。故事不要多,否则难以细致深入描写,达不到打动人心的效果。
宣讲稿中的故事一定要真实,要尽可能的讲述事情原本的样子。描写故事的时候,笔者脑中应该有画面感,用生动的语言重现故事的场景。细节是最打动人心的地方。我们在生活中看到一个场景,受到了感触,往往是因为一些小的细节。但是在落笔成文的时候,我们记住的往往只是“这件事让我很受感动,当时我觉得。。。”这样的心里感受,究竟是什么细节给了我们这样感受,却不能被准确的抓住。我们在写宣讲稿的时候,就是要把这些细节挖掘出来,描述出来,让这个画面和情景通过宣讲员的描述在观众脑海中重现,让观众从内心体会到和亲历者一样的情绪,从而引起心里的共鸣,而不是简单的告诉观众自己当时的感受。
在写故事的时候,要挖掘每个人物和事件个性的东西,切忌千篇一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人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都会有不同,要抓住不同人物的特点进行描写,不可千人一面。比如描写人物语言的时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特点,不能所有的话都像是从宣讲员或者宣讲稿撰稿人的嘴里说出来的一样。写宣讲稿时要准确把握这些特点,在能够让广大听众听得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还原语言的真实性。宣讲稿的语言也要符合宣讲员的语言习惯和身份角色,这样上台后才能讲得舒服,观众才能听得舒服。
三、宣讲稿要符合逻辑,水到渠成
百姓宣讲讲的都是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因此很多宣讲员受困于故事的“平凡”,觉得矛盾冲突不够激烈,亮点不够多,主题不够高,因此会想办法“添油加醋”进行加工,往往起到的却是“画蛇添足”的负面效果。
其实,普通的故事中蕴藏着的是不普通的精神。正是因为我们所讲的故事都是老百姓身边真实的故事,所以故事的发展符合观众的心理预期,会觉得“我身边的××也是这样的人”,所以从情感角度和逻辑角度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容易产生共鸣。但是如果为了追求效果刻意拔高,会把本来很感人的真事描述假了,让观众有排斥的情绪。所以,故事的发展一定要符合大众的逻辑,情感不要突兀。
四、结尾要有自己的感受
宣讲与演讲最大的不同在于煽动性。演讲的最后往往会用排比句、朗诵等艺术手段,将情绪推上高潮,从而点题。在宣讲的结尾部分,也要与主题相扣,也要有升华,但是方式与演讲不同,不是直接号召大家要怎么做,不要采用标语式的语言,而是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比如分享自己的感受,讲述自己的变化等等。要有一种让大家回味无穷,有所反思的感觉。把观众该思考的事情都说出来的,效果反而不好,要达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